长者版 无障碍浏览
今天是:
支付标准统一协同发力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布时间:2023-04-25 14:47 [字体:  ]

36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发布《关于开展甘肃省2022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及各市际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未中选药品挂网报工作的通知》,共170个未中选药品本月10日前需完成挂网报价工作。其中,原研药、过评药品需按企业其他省份实际供应价低值申报,实行动态联动;未过评的药品则按不高于该企业其他省份实际供应价低值申报挂网。申报价格与对应组别中选价格相比按1.5倍系数分层计入结算或挂网系。

相较于分层挂网的思路,吉林省3月1日开始执行的竞价药品挂网结果更进一步。盐酸恩沙替尼胶囊等38个品规的药品挂网,价格低于医保支付标准的只有1个产品,11个品规药价高于医保支付标准,余下26个品规的药品,挂网价格均与医保支付标准相同。

医保支付改革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深水区”。

01 从产品竞争迈向资源竞争

医保支付标准的渐进式改革正在改变整个医药生态。

国家卫健委前几日发布《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进一步强化集采药品的使用比例。国家卫健委医政司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基药采购品种数占比为42.59%,较上年提升0.70个百分点;而国家集采中标药使用比例为75.67%,较2020年增加10.25个百分点。公立医院使用国家集采中标药品的比重在提高。

从用药结构看,以广东为例,2022年上半年省级药品采购交易平台医保药品成交数量占比超过90%,交易金额占比达87.1%,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值得细品的是,受益于慢病下沉的拉动,医保甲类药品交易增长最快,但乙类药品仍是主体,且一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药品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占比均过90%,明显高于三级医院

由此判断,医保支付的价值导向愈发明显。医保研究专家赖诗卿认为,“目前药品集采协议期满后的接续工作逐步展开应分类接续,逐渐形成多层次的集采品种挂网规则。首发报价实行集中受理,全国通行,促进新批准药品快速进入全国市场。”

他同时提醒,过去十年,我国住院率、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快速增长,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住院率分别从2012年的14%和7%上升到17.7%和15.2%。“我认为,全面建立全国统一、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标准规范、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新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改变医疗机构成本控制逻辑,引导医院从'多服务就是多收入到控成本就是收入的转变,压缩过度诊疗空间。对药企而言,DRG/DIP付费模式下的竞争格局从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变成与整个诊疗环节间的资源竞争。”赖诗卿分析道。

另一新增变量就是2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发文,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健之佳医药连锁集团董事长蓝波表示,“医保支付改革正在全方位重构医药市场格局。具备全渠道价值的零售商成为品牌厂家的优先选择,厂家抓产品研发、生产和供应链路打造,实现供应链后台的线上线下融合,零售商抓渠道建设、消费者洞察、营销推广和用户体验,实现供应链前台的线上线下融合,竞争环境不断优化。

02 用支付标准衔接集采价格

集采药品统一变为按通用名进行医保支付的目标已践行多年,但仍存在地区差异。就医保支付标准而言《医药经济报》记者梳理了各地相关政策要求,推进方法各异。如重庆要求2年内完成调整,中选产品按中选价格确定医保支付标准,未中选产品按最高中选价格统一执行医保支付标准,江苏、湖北等地对未过评产品梯度降价,且按不高于中选价价格调整。

这次甘肃省对未中选品种的挂网要求,与上海等地做法类似,开展渐进调整支付标准,按比例下调产品挂网价格;天津则通过提高个人支付比例等方式调整支付标准。

从趋势上看,竞价药品在降价的同时,推行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吉林省竞价药品打破传统的按厂家进行医保支付的规则,改为按通用名执行同样的医保支付标准。

值得思考的是,竞价药品是否会成为刚过专利期重磅药品规避带量采购风险的方式?因地方医保支付标准各有侧重,同产品集采价格如何在各地与医保结算协同?以原研药、过评药品为例,甘肃省要求申报价格与A组中选价格相比1.5倍以内的,纳入药品结算及监测系统:1.5倍以上的,已在甘肃挂网的保留原平台交易,未在甘肃挂网的新增至招采子系统阳光目录挂网。如A组无中选的挂网后纳入重点监测范围,考验企业的挂网报价。

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认为,“目前多数国采非中选原研药、参比制剂、过评仿制药在挂网价格上明显高于国采中选价,自然会影响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国采中选药品的主动性和医保基金的结余。”他建议,按照医保改革大趋势,对同通用名下未集采中标的其他原研药或过评仿制药、非过评仿制药的医保支付价与集采中标的药品实行同一价格与支付标准。

随着国采、联盟带量采购的不断深入,非中选品种如何在医保支付环节赢得协同机会仍是未来市场博弈的关键要素,而风向标则取决于支付方式改革的落地情况。


责编:封翠芸

编辑:郭皓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亳州市中医药管理局 Copyright(c)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4063214号-1
网站标识码 3416000042 联系方式:0558-5198808 网站地图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129号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