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政务资讯 > 外埠传真

展示街区风貌 留住乡愁记忆

访问次数: 住建部网站 来源: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4-05-21 08:52
文字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城市有许多历史记忆,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能因为浮躁、无知而破坏掉。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安庆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与更新改造为切入点,加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力度,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

  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商业街的典型代表,是安庆仁人志士爱国运动的主要声援地,也是近现代革命与斗争精神的重要传承地。街区总面积13.19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3.43公顷,建设控制地带9.76公顷。街区内有3处文物保护单位、58处历史建筑。2018年,安庆市启动实施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2020年元旦,街区改造完成对外开放。

  坚持高位推动。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是安庆人民期盼已久、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事。安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高度重视,集中到街区考察调研,实地查看现状并听取民意,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建设。由市政府牵头、辖区政府主导,成立了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连片保护利用工作指挥部,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有效推进项目实施。指挥部定期调度项目进展,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现场办公,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安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30年)》,明确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编制《安庆市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进一步细化了保护范围、保护要素和分类保护整治措施,为真实而完整地保护好街区提供政策支撑。编制《安庆市人民路以南历史文化街区连片保护性开发项目L型街区规划设计方案》,为街区保护利用提供精细化指导。完成《安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评估报告》,对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的后续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保护管理机制,实施动态持续监管。

  坚持风貌延续。在街区保护利用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修缮了众多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对核心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采用“一栋一策”方式,恢复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实现活态传承。为凸显具有安庆特色的“皖江文化”,街区在建筑风貌改造、公共空间设计及景观小品、文化符号等细微方面充分考虑到文化要素的体现。保留黄梅戏会馆、胡玉美、柏兆记等非遗产品和老字号,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安庆文化底蕴。

  坚持改善民生。街区保护利用的根本初衷是为了当地居民安居乐业,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安庆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对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周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改建和完善,完成了街区保护范围内的背街后巷整治工程,有效消除了城市内涝对街区的侵害,提升了街区的人居环境品质。同时,有效结合街区更新与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程,对街区核心控制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保持建筑整体风貌格局协调一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未来,安庆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将更加注重全面性、统筹性、持续性。

  推进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是安徽省少有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前期通过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保护,以点带面推进街区更新改造。目前正在按照稳步推进、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整体推进街区保护利用。

  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普查认定。加深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深入挖掘。时间上,要不仅仅局限于新中国建立之前,也要从新中国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历史地段)潜在保护对象;空间上,打破街区保护集中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局面,将非名城县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也一并纳入,落实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要素全囊括、空间全覆盖”的保护要求。

  统筹推进街区保护与利用。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利用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街区是过去历史与当代生活的完美结合,在保护利用中,做到既尊重历史,又兼顾实际;既传承文化,又改善民生。保护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开展与保护相适应的文化创意、特色餐饮、酒店民宿以及其他形式的商业经营活动。

  完善街区保护工作机制。在制度层面,出台名城保护地方性法规,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提供法治保障;在技术层面,制定适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街区保护利用;在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鼓励街区居民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街区保护新局面。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5.20 安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唐厚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4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2410号-1
主办单位: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方式:0558-5122782
  网站标识码:3416000031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34160202000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