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部门工作 > 统计分析

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访问次数: 综合科 来源:亳州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07-29 08:57
文字大小: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步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生产供给稳定增长,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增势稳健。在省反馈的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8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居全省前八位的20项、前五位的14项、前三位的11项、第一位的4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15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2.5亿元,增长2.5%、居全省第15位;第二产业增加值411.0亿元,增长8.7%、居全省第3位;第三产业增加值633.0亿元,增长4.0%、居全省第12位。

二、经济运行呈现特点

(一)产业内部协同发力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夏粮生产稳中有增。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7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6亿元,增长8.9%。夏粮生产实现“三增”。全市夏粮播种面积663.5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325.9万吨,增长0.8%;平均亩产491.2公斤,增长0.6%。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2.0%、4.3%;瓜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0.6%、0.7%。畜产品总产量27.6万吨,增长5.1%。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21.1万吨,增长1.5%;禽蛋产量5.9万吨,增长24.1%;生牛奶产量0.6万吨,下降15.3%。

2.工业生产稳健运行,高技术制造业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皖北第1位。全市29个行业中1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62.1%。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分别增长10.6%、35.2%、90.6%,合计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5.7%。高技术制造业贡献突出。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高于规模工业5.3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3.0%、较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5%。

3.服务业平稳恢复,批零住餐业增势较好。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10.4%、5.6%、5.7%、5.0%,合计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2.9%、11.2%、2.4%、8.2%;邮政业务量增长31.7%、居全省第4位。 

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2%。其中,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4%。

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产贡献突出。上半年,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7:35.5:54.7,第一产业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第一产业快6.2个、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54.3%,分别高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48.9个、14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稳中增强

1.固定资产投资运行良好,工业投资高位运行。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从投资主要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56.3%、居全省第1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增长11.0%,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0.2%,民间投资增长10.2%、高于全省9.6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居全省第3位,继续保持较好增势。工业投资高位运行。全市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50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个百分点,是全市投资平稳运行的主要支撑。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9.9%,增速高于一季度5.8个百分点、高于固定资产投资7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2.消费市场持续改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86.5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19.7亿元,增长4.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66.7亿元,增长6.1%。从商品类值看,限额以上单位中多数商品类值零售额实现加快增长。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总体增势良好,服装鞋帽类、饮料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4.7%、18.8%和17.0%;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7.3%、219.3%;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83.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对外贸易稳步推进,利用外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2.8亿元,同比增长20.0%、高于全省1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较一季度提升1个位次。其中,出口总额19.1亿元,增长16.6%、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3.6亿元,增长41.9%、高于全省39.1个百分点。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794万元,增长24.5%、高于全省4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较一季度提升9个位次。

(三)财政金融支撑有力

1.财政收支平稳运行,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5.8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3.3亿元,下降3.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5.6%、较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1亿元,增长0.5%。民生支出完成16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4.3%、较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等增支明显,分别增支4.4亿元、2.3亿元、0.9亿元。

2.金融信贷稳定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20.2亿元,比上月增加31.8亿元,比年初增加199.5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住户存款2906.4亿元,增长12.6%。贷款余额3773.9亿元,比上月增加6.3亿元,比年初增加232.5亿元,增长10.5%。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1763.1亿元,比年初增加157.8亿元,增长14.3%,高于住户贷款7个百分点。

(四)收入增加物价稳定

1.居民收入较快提升,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73元,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5元,增长4.8%,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4元,增长7.5%,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90,同比缩小0.05。

2.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八大类别六升两降。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4%。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9%,衣着上涨3.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1.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8%,居住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下降1.1%,食品烟酒下降1.6%。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一是生产下滑企业较多。受原材料价格、用工、物流成本等因素影响,6月份,全市445家规模工业企业产值下降,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量比重为53.7%,455家企业产值同比下降37.4%,下拉全市规模工业产值19.3个百分点。其中,停产半停产175家,较5月份增加15家。二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6%,低于全省平均17.4个百分点,若剔除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影响,利润下降25.7%。近六成行业实现利润较去年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子信息行业、金属制品业实现利润下降严重,分别下降113.0%、47.5%、16.5%。

(二)投资稳定增长后劲仍显不足。一是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受整体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低迷和群众收入预期低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5.6%、降幅较一季度扩大4.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19.5%、22.9%,分别低于一季度19.6个、27.8个百分点。二是制造业投资投资回落明显。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29.9%、增幅较一季度回落12.9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34.1%、较一季度回落92.2%。三是投资项目储备不足。全市新开工项目共173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4个;计划总投资下降31.6%,本年完成投资下降14.1%。其中,本年新开工基础设施类项目比去年同期少17个,计划总投资下降87.3%,本年完成投资下降79.6%。

(三)消费市场稳定恢复仍显乏力。一是增速回落、位次下滑。上半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较一季度后移3个位次。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5%、较一季度回落5.3个百分点。二是耐用品类消费乏力。当前消费者预期收入信心不足,预防性储蓄倾向偏高,导致耐用品消费疲软。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分别下降33.2%、32.7%、28.6%。三是汽车消费不及预期。上半年,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9%、较一季度回落8.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零售额下降12.2%、低于5月份12.9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一)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各行业部门及县区要主动靠前、深入企业,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持续关注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用工困难等问题。点对点指导重点行业、权重企业稳住势头、多做贡献;指导增速较慢的重点企业查明原因、扭转被动局面。强化行业精准施策,推动建材、纺织、医药、食品等重点行业把握市场预期,适时增加排产,适应市场需求。

(二)积极巩固回升势头,着力稳定经济增长。一是稳定有效投资。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大对在建项目的资金保障,鼓励盘活存量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在建重点项目,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加强政银企对接,加大重点优质项目的推介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等精准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抓住暑期节点,依托华佗百草园、林拥城、曹操地下运兵道、花戏楼等热门景点,策划更具针对性、更出圈的商文旅融合促消费活动。三是从经济增长的源头和动力上入手,扩充增量,狠抓大项目引进,特别是优质绿色项目的引进,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监测调度,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监测调度和分析预警,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要指标运行情况,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解决举措。盯紧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化,尤其是订单、用工、成本变化、产业链、供应链等情况,推动上下游、大中小、产供销等各类企业协同发展。深入剖析有关制约因素,查摆问题症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补短板、强弱项,促进经济运行走稳走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4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1438号
主办单位:亳州市统计局 联系方式:0558-5555363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5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