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亳市监质监〔2024〕1号
各县、区市场监管局,亳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现将《2024年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4年2月20日
2024年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24年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省局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强化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的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落实生产销售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质量安全风险,提升安全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推进落实工业产品“两个规定”
1.持续开展工业产品“两个规定”(总局第75、76号令)宣贯落实工作。推动“两个规定”由生产向流通、大中型向小微型延伸拓展,进一步扩大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并有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范围。
2.根据省局统一设定的20种重点工业品、30种重点消费品和13种材质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单位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以及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风险产品销售单位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压实属地责任,督促生产销售单位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管控。
3.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管控。督促各县(区)依据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定期组织开展培训、考核。开展“两个规定”落实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督导检查,适时召开推进会,总结经验,推广交流好经验、好做法。
4.建立分层分级责任清单,落实监管任务清单、督查清单,实施分类精准监管和帮扶。对本层级中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风险的生产和销售单位,将监管责任建档锁定明确到人,且半年内现场检查不少于1次。
5.完善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信息平台。加大信息平台录入进度,提高平台数据录入质量,确保生产和销售单位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应录尽录,持续做好与总局督查平台的对接工作。
二、加强工业产品事中事后监管
6.对计划恢复生产许可管理、强制性认证管理的重点工业产品,组织开展排查,化解存量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做好衔接工作。
7.加强生产许可证后监管。制定2024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计划,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生产许可证获证生产企业开展现场监督检查。
8.加强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贯彻落实《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督促食品相关产品生产销售者落实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大对食品相关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部门监管责任。
9.严格后处理工作。对国抽、省抽、市抽发现的以及外省、外市移交的本地区不合格产品报告,切实做好问题整改工作。
三、发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利剑”作用
10.精准制定监督抽查计划。紧盯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重点产品,制定实施2024年抽查计划,实现抽查一类产品,规范一个领域,提升一个行业的工作目标。
11.科学有效开展监督抽查。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建立生产流通一体化的监督抽查模式,推进监督抽查统筹联动,落实国家总局、省局部署的联动抽查。
12.严格规范抽查过程管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科学规范选用承检机构,严格执行“抽检分离”制度,强化机构工作质量管理。全面运用总局e-CQS信息化系统,持续推进监督抽查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13.从严从快处置质量问题。加强监督抽查不合格后处理工作,强化抽查结果信用约束功能,将抽查结果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不断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通报后处理整改进展情况,约谈工作滞后的县(区)局,并将后处理工作纳入质量考核范围。
四、强化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14.持续开展“一老一小”等质量安全守护行动。围绕儿童和学生用品、老人用品等重要消费品,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力度,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部门监管责任,集中整治“一老一小”及妇女儿童用品质量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15.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系统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紧盯“问题气”“问题燃气器具”,加强监督抽查,持续开展现场摸底检查,建立生产销售单位台账和质量安全档案,压实属地监管责任。
16.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围绕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钢筋、水泥、电线电缆、燃气器具、消防产品、烟花爆竹、电动自行车及其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17.持续开展“监管护棉”行动。深入推进《“监督护棉”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加强棉花等纤维质量监管。
五、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
18.强化风险信息收集和分析。贯彻落实《安徽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办法》,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和增加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来源渠道,研究舆情热点和产品风险点,发现产品风险盲点,有效开展风险监控工作,建立起信息收集、监测、评估、处置全链条的工作机制。
19.提升风险监控工作技术支撑能力。建立风险预警处置技术保障机制,依托科研院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对存在风险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工艺升级。
20.发挥风险监测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风险监测站的作用,加强与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的联系,丰富信息来源,做到及时、准确发现产品安全风险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六、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
21.持续推进质量技术帮扶行动。深入贯彻落实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三年行动方案,聚焦重点产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含中小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进万企”活动,化解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堵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22.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总结推广“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等帮扶举措,既解决企业个性质量问题,又分析行业共性质量问题,由点及面,找准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组织实施质量攻关,带动行业质量提升。
23.紧抓重点切实促进行业质量提升。通过质量分析会、现场“把脉”等方式,指导帮助企业找准“症结”,开出“药方”,解决企业个性质量问题,分析行业共性质量问题,由点及面,找准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组织实施质量攻关,带动行业质量提升,适时推广优秀质量技术帮扶经验做法。
七、健全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机制
24.推进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着力推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鼓励强制性认证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重点产品开展质量安全追溯,完善追溯流程。
25.推进产品质量安全分级制度。推动区域性主导产业、重点产品开展质量分级,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26.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八、着力生态环保重点攻坚
27.突出生态环保工作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生态环保工作,切实抓好成品油、塑料污染(农膜)、有机挥发物等产品质量整治工作,确保生态环保各项考核任务得到落实。
28.加强生态环保工作统筹。既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抓好工作落实。又要抓好市场监管内部分工协作,做到信息互通、同向发力。对工作中排查出的问题、发现的线索和有关信息,要及时沟通协调、转办移送,形成工作闭环。
九、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
29.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防线,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30.强化能力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广应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导手册。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培训,突出监管实操培训。
31.突出行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制度规定,严格落实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