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是亳州、芜湖两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南北结对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于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成立初期,园区存在总量不大、新兴产业培育不够、大项目少、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等发展“瓶颈”,亟待在改革发展中予以突破。2012年以来,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健全机制、创优环境、加速创新,多举措推动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发展对策
抢抓机遇,扎实承接产业转移。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园区围绕各地主导产业,深入研究其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精准对接产业转移和溢出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区域协同合作,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用足政策,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园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工作重心由纯公共服务转向公共服务与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并重,实施“免申即享”“园区事务代表”“销能办”“四到”服务、不满意工作负面清单制度、“园区发展合伙人”制度、“畅聊下午茶”等为企服务机制,形成了“亲商、重商、安商”浓厚氛围。2020年至2023年,园区干部先后走访企业3000余次,代办帮办事项1000余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500多个,为企业提供贷款授信4.96亿元,帮助招工3000余人。
创新打法,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园区与省内外高校“联姻”,设立了上海大学亳芜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亳芜创新创业中心、东南大学亳芜中药研究中心等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速形成“科技亳芜”布局。坚持“产业链招商、集群式发展、园中园布局”的招商发展理念,聚焦“招大引新”和“龙头带动”,精心打造亳州市软件产业园、2.5产业园(建筑业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十大特色“园中园”,有力推动了产业创新和布局优化,“园中园”已经成为亳芜园区发展的重要特色。
硕果累累
截至2023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81.1亿元,社会投资1471.6亿元;拥有市场主体5600余家,其中企业超过2600家,完成财政收入36.29亿元,在2022年度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发展目标考核中居第1位。
发展跑出“加速度”。2023年亳州市反馈的15项主要经济指标,园区有8项增速居全市首位。全年完成经营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62%。规上工业总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36.9%。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同比增加39.4%。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11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
惠企赢得“金口碑”。通过“免申即享”等方式为企业兑现政策扶持资金,已累计达16亿元。“四到服务”做法入选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20大优秀案例。先后开展12期“畅聊下午茶”活动,把党工委会议开到企业现场,面对面问企所需,解决问题。多次举办园区企业供需对接会,成功签约7亿多元购销合同。
合作实现“再升级”。园区获批国家级中德低碳生态示范区、安徽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低碳片区)、省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大数据产业园、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将合作共建由亳州、芜湖两市层级向长三角乃至国际延伸。
经验启示
健全共建机制是基础。作为亳州、芜湖两市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载体,两市领导每年互访一次,根据需要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推动两地合作重大事项,共促协同发展。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持续把先发地区思路广、胸襟宽、有闯劲的优秀干部选调到亳州任职。园区与两地市直部门加强交流,共破难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转型、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统筹协调作用。
创优营商环境是保障。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园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优化行政管理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盘活存量企业,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积极化解低效闲置用地,激活园区发展动能。建立政企沟通、诉求办理、要素保障等多维度服务机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推动产业升级是关键。园区聚焦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服务链“四链融合”。探索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供应链招商、双创平台招商、国际招商等创新打法,打好“园区贷”、基金、金融等扶持政策“组合拳”。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做优“资本+平台”新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4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4595号
主办单位: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联系方式:0558-5118341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4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