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和第四季度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3-10-19 10:31
信息来源: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亳州市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以来,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省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主动作为,认真履职,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23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和第四季度工作谋划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耕地保护提质增效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指导编制和督促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方案,扎实推进实施土地复垦,完成补充耕地验收2844亩,年度补充耕地入库任务完成率全省排名第二位。指导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组卷报批21484亩,已完成验收9894亩。不断加大自然资源执法力度,督促加快问题整改。每周调度县区卫片问题整改情况,不断加快各类违法违规问题整改。
(二)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召开重大项目用地协调会商会48次,会商项目188个。获得批复各类建设项目用地18955亩,已完成岗位责任目标的95%,其中国家和省审批单独选址项目11个,批准用地14892亩。指导完成批次用地审批54个批次、面积4062.73亩。出让工业用地61宗,面积4611.432亩,均按“标准地”模式出让,其中带方案出让12宗,履行用地清单项目50宗。为423家农业经营单位和个人办理各类养殖设施农业用地备案4730亩。
(三)土地节约集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成立亳州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实施开展35项颗粒化工作举措,目前已完成10项,其中共性任务7项,试点任务3项。召开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完成《亳州市低效建设用地专项规划(2023-2025)》文本编制,并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核。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4752亩,处置率为30.93%;处置闲置土地6930亩,处置率为38.58%;清理处置工业低效土地47宗、面积3665亩。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出让审批10宗264.18亩。
(四)规划修复工作稳步开展
《亳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2021-2035年)》已编制完成,送审稿已上报省厅,并建成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提交上传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力推进13项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和345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年底前可全面完成,印发实施《亳州市住宅品质提升系列指引》。编制完成《亳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并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推进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完成涉及自然资源领域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4个(均为共性问题);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7个;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任务治理500亩,年底前可全面完成任务。
(五)办实事优环境成效明显
持续开展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推出了系列特色不动产登记服务举措,打造不动产登记党建品牌,开展“服务下沉社区”、首届“药都登杯”不动产登记职业技能大赛活动。1-9月,共颁发证书9.09万本、证明3.64万份。常态化开展工业项目分幢登记,为148家工业企业办理了不动产权证,融资贷款金额近20多亿元。加快“难安置”专项治理。每月调度农村“房地一体”确权工作,外业测绘已全面完成,登记率85.1%。持续落实月度《亳州自然资源专报》及效能检查通报制度,作风效能建设不断加强。
(六)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汛前调查,印发了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开展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安全生产科普宣传活动。与气象部门签订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协议,配合应急部门开展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建立完善局领导班子安全生产履职档案,与县区签订《2023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进一步压实。指导县区局加快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进度,调查成果已顺利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推进地面沉降骨干监测网建设,已完成招标、选址论证、施工方案论证、临时用地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进场施工。
(七)信访工作不断完善
构建党建+信访新格局,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即时响应信访案件、亲自接待群众来访、约访下访、包案和每周局党组会专题研究信访工作等“扁平化”工作制度,印发了《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局本级信访事项处理办法》《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领域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实行清单化、限期销号式管理机制,全力推进信访案件化解。
二、下一步工作谋划
(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准确把握总体要求,高质量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目标任务,坚持把抓好理论学习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结合起来,与当前自然资源发展重点任务结合起来。
(二)从严做好耕地保护各项工作。持续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压实“进出平衡”责任,多措并举,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压实县区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整改力度,推动问题整改,尽快消解存量违法违规问题;建立并落实县区包保制度,做到全市耕地保护工作一盘棋。
(三)做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工作。坚持遏制增量与有力盘活存量并行发力,继续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扎实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认真组织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监测统计),依法依规高效高质做好临时用地审批和监管等。
(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会商制度,继续推进“标准地”改革,建立“标准地”标准化操作流程,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工业用地生产要素作用。全面推行项目用地清单制、“带方案”出让,不断压缩项目供地时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五)持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推进全市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汛中检查、讯后核查,做好值班值守、监测预警等工作。持续推进地面沉降骨干监测网建设项目,推进采矿权动态监测,做好监督检查,维持矿业权开发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