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省市场监管局和省药品监管局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在韩永生局长、吴丽华局长的多次莅亳专题调研指导下,亳州市市场监管局上下精诚团结、奋力拼搏,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流通领域成品油“数智”监管、“数智”食安封签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他方面工作也圆满收官。
一、202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市委书记杜延安同志在省食安办主任韩永生同志《致各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一封信》上作出批示: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调联动,狠抓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监管,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把守护食品安全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全力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落地落实,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个责任”落实工作,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亳办〔2022〕63号及亳办〔2022〕68号文件,把“两个责任”落实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成立市长、县(区)长直接抓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分析、年终考核、严格奖惩五项制度和“一督三查五考核”数据考核评价机制。同时,研发落实“食安包保”平台,用数智赋能提高“两个责任”落地落实质效,切实提高全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二)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截至2022年底,全市存量市场主体数共计66.9万户,位居全省第三位;2022年新增市场主体10.42万户,同比增长29.42%。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并上线“智能审批”系统,为申请人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实现全流程无纸化、标准化、智能化办理,切实做到让企业和办事群众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不求人”。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加大对高价值专利培育、企业知识产权“贯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力度,2022年兑现市级知识产权奖补资金1659.1万元。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构9个,实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县(区)全覆盖。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家、人民调解组织6个,实现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县(区)全覆盖。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1件、电商案件45件、地理标志及特殊标志案件20件。4家专业市场入选省两批重点关注市场名录、4个商标入选省两批重点商标保护名录、4家单位入选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家企业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企业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个开发区入选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培育名单;新获省专利银奖1个,专利优秀奖8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业34家;办理专利质押融资74笔5.8亿元,商标权质押融资22笔3.27亿元。联合市中院等四部门制定出台《亳州市商业秘密保护协作机制》,大力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指导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5个。持续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调解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案件382件,调解成功137件。三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食品、生命健康等“十大新兴产业”中信用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登记事项、年报公示信息、商标使用情况等实施“守信免查”、触发式监管,探索推行“A档免查”“一业一查”等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机制,切实提升监管科学性、精确性、有效性,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综合构建以智慧监管为支撑、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网格化监管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监管新模式,全市74个市场监管所共划分网格235个,配备网格监管员325名。依托省医药创新柔性服务亳州工作站,贴心为药业企业做好快捷、“量体裁衣式”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多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结合亳州实际,成立中药材市场和医药企业“保质量、保供应”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整合市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第二分局等12部门力量,加强药品药材、医疗器械等质量安全和稳价保供工作,规范涉疫医疗物资市场监管秩序。一是保障药品供应。12月19日起,每天在定点销售药店定量平价销售推荐治疗药品,每天不少于10000盒。二是稳定涉疫物资价格。开展药品经营单位价格监管专项检查,以抗原检测试剂、涉疫医疗药品药材、防疫用品等涉疫物资为重点,严厉打击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串通、哄抬价格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严格药品质量监管。组织召开药品经营连锁企业行政指导会,督促药品药材经营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对新冠防治药品质量监管。
(四)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一是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4351家次,覆盖率119.2%;发现问题数22866个,完成处置22672个,处置率99.2%。开展各类食品安全抽检监测17294批次,检出不合格586批次,问题发现率3.39%;其中完成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抽检5391批次,检出不合格179批次,问题发现率3.32%。创新监管模式,对小作坊进行“户籍化”管理,整治小作坊环境卫生688家,整改完成率100%。全面推广“数智食安封签”使用,接入“数智亳食封签”网络订餐监管平台外卖餐饮单位4735家,覆盖率100%。二是开展为期9个月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我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被省药监局作为上报国家药监局重点联系五市之一,全市共办结药械化案件633件(其中药品357件、医疗器械112件、化妆品164件),较2021年344件增长84%,案件总数全省第一。3次在全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安徽药品监管简报专刊刊发亳州专项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市场监管、药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林业、公安、交通运输、商务、邮政、海关等9部门联合印发《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属地政府、市场开办者、销售者、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职责边界,为中药材市场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开展严厉打击中药材制假售假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十大皖药”规模化、规范化建设,指导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通过安徽省第四届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现场评估检查,并正式授牌。三是持续开展燃气具、儿童学生用品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及工业产品质量风险隐患排查清零行动。进一步提升流通领域成品油数智监管平台运用效能,谯城区、高新区及蒙城县276家加油站(点)已纳入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成品油质量在线监管。配备成品油和车用尿素快检设备,及时发现成品油潜在质量隐患,有力推动成品油质量提升。开展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分类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127家。组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007家,抽查样品3631批次,合格率94.4%。四是开展特种设备超期未检整治行动、电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黑气瓶”整治巩固提升行动等6项专项行动,实施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和城镇燃气“百日攻坚”行动。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632家,排查安全隐患190处,已全部完成整改,有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五)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2022年分2批专题发布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件10起,3起案件被省市场监管局评为反不正当竞争优秀案例。深入开展打击传销“皖剑-2022”行动及无传销社区(村)、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工作,新创建无传销社区(村)40个、无传销网络平台10个。印发《亳州市实行企业“轻微免罚”三项工作举措》,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予处罚。谯城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安徽金口酒业有限公司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广告宣传展览案入选2022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知识产权执法典型案件。突出聚焦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严厉查处食用油掺杂掺假、加油站计量作弊等十个方面的违法行为。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综合执法案件5405件,涉案案值1149.48万元,罚没款1993.6万元,移送公安39起,5起案件入选全省“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六)创优高质量发展环境。组织开展省政府质量奖申报推荐,指导利辛县富亚纱网有限公司、安徽智扬门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双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车间主任刘新运个人等2个组织和1个个人申报第六届安徽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指导利辛县、涡阳县、蒙城县开展县级质量奖申报评选工作。兑现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2021年度“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奖励资金90万元和第五届“安徽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周庆伍个人奖奖励资金10万元。8家企业获评皖美品牌示范企业。“涡阳县优质小麦面粉及制品产业质量提升”获评省市场监管局第二批“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典型案例。认真落实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三县一区均设立“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站,2022年投入经费51.9万元,服务企业357次,减免费用30.8万元,解决技术难题55个,为企业节约费用129万元,带动就业岗位1240个。大力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全面应用e-CQS强检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办理计量器具检定业务,检定计量器具81995件;服务复工复产企业1210家,减免检定校准费用63.5万元。积极推进长三角标准一体化工作,推动标准化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与上海、南京、扬州、镇江、杭州、绍兴、安庆等城市共同签约建立“长三角历史文化名城标准联盟”。
(七)锐意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一是班子成员重新科学分工,全体人员重新定岗定责,打破原7部门物理合并现状,人员实现深度化学融合。二是同步稳妥推进职务职级并行,科长晋升一主后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原33名科长中,提拔副处2人,占比6.1%;晋升一主25人,占比75.8%(其中一主又晋升四调11人,占33.3%),还剩余3人(2人交流轮岗),占比9.1%。2022年我局提拔行政干部3批7人(其中:正科5人,副科2人),职级晋升4批15人;根据人员特点将机构改革待消化人员推荐到市直单位任职,副处级干部到市直单位重用1人,正科级干部提拔副处1人、平级交流重要岗位1人。老同志晋升职级,中青年干部推向领导岗位,极大地激发了全局干部活力,通过大改革,打好全局工作和稳定基础。三是高风险岗位人员重新调配。登记注册涵盖营业执照换发、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行政许可等业务,人员长期不交流,极易引发系列问题,是市领导不放心的地方之一。市局首先将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年轻骨干力量调整到登记注册局负责人岗位,再从市局机关选拔3名优秀中青年骨干力量充实到登记注册局,原有人员与市局机关人员交流,既提高工作效能,又提高依法廉洁从政水平,打好为民服务基础。市计量所、市质检所、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既是保障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的技术支撑机构,又是为企业服务的一线阵地,也是市领导不放心的地方之一。市局对三个机构“一把手”进行轮岗,三个机构副职进行交流,打好技术保障基础。四是做好直属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2022年,事业单位人员调任公务员1人,提拔正科2人,副科2人,聘用较高级别专业技术岗位2批8人(其中1人待人社局审批),提升工作热情,激发队伍活力。通过全市市直单位公开招聘5名年轻且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直属事业单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五是创造创新“三块+四点+一线”“专班专人专办”“1+N”等制度机制。今年4-9月的市委巡察实现“三个没有”,谈话范围很广没有一个人反映局党组一个不字,选人用人数量很多没有一点问题,事务处理很广没有一点问题,市局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能经起市纪委监委检查。
二、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
聚焦省局工作部署,对标对表我市提出的“皖北走前列、全省靠前站、全国有位置”要求,2023年总体目标确定为:对标学习沪苏浙,持续创优营商环境;严守“三品一特”安全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综合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质量工作五项省对市目标绩效考核和企业开办、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三项省对市营商环境考核努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坚持与省局工作合拍,争取承办全省现场会,努力在全国产生积极效应。
(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一是加快推进登记注册改革创新。紧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落实准入准营退出改革措施,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定发展,力争新增市场主体6万户。推进“个转企”改革在我市试点外地区全面落地,提升我市“个转企”数量和质量。着力推动“市场主体画像系统”建设,为政策决策提供科学高效直观的参考。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以高新技术企业、骨干企业、科技型企业为主体,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严、大、快、同”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进专利公开许可、专利产品备案和知识产权贯标。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服务节点、网点、机构,组织各类公共服务活动,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全面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积极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加大信用服务力度,推行公正精准有效审慎监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四是大力推进市场监管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市场监管所所长三年轮训计划、提升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工作能力。
(二)打好竞争执法“组合拳”。一是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持续开展“皖剑”行动及无传销社区(村)、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工作,严厉打击传销违法行为。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生产经营混淆商品、虚假宣传、有奖销售、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扎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从审查增量、清理存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深入开展。二是持续加强重点媒体监管。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紧盯受众面广、社会影响大的重点媒体和广告发布渠道。持续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监测,及时清理违法违规内容,净化线上商业营销宣传环境。通过加强监测检查、受理投诉举报等方式,做好案件线索排查工作,集中查处一批有影响的案件。三是加强网络交易平台监管。定期开展网络交易平台经营状况调查,督促网络交易平台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和落实主体责任。积极配合商务主管部门培育发展中药材网络交易平台,监管与服务同步推进,打造亳州信息、网络交易平台发展的安徽亮点。四是强化市场价格监管。聚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开展夏秋两季粮食收购市场检查。聚焦维护价格总体稳定,加强重要时段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开展疫情期间防疫药品及用品价格监督检查。
(三)突出“三品一特”安全监管。一是确保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深化“一督三查五考核”等各项措施,加强“两个责任”数智平台的功能优化提升,将日常监管与“两个责任”包保工作有机结合,真正提升食品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重点推进“食安安徽”品牌建设,支持利辛县申报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加强特殊食品生产、特殊膳食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等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可视化监管。持续保持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强度,完善学校食堂监管档案,确保监管信息准确。推深做实“校长查食堂”及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双轨工作机制。优化“食安封签”数据监测平台,有机融合“亳食安”监管平台,以索证索票为切入点继续强力全面推广网络餐饮食安封签,全面净化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二是扎实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药品安全春风行动、“药安乡村2023”药械专项稽查行动等各项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持续加大监管力度。组织开展药品安全应急实战演练,加强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执法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市场规范管理水平。三是扎实开展特种设备“三个狠抓”专项行动、生产安全事故防范专项行动、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特种设备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加大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四是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建立监督抽查重点产品目录,制定市级生产、流通环节监督抽查计划,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加强不合格企业后处理。针对食品相关产品、家用燃气具、电线电缆、危化品等重点工业产品,组织实施风险隐患排查和隐患动态清零。强化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对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监管;采用双随机检查手段开展现场检查,督促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四)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积极推动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质量强县(区)全覆盖。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深入开展“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和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围绕重点产业开展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建设,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一站式服务质量。
(五)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做好全市12315投诉举报处理处置工作,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放心消费在亳州”活动,继续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承诺活动,以开展各级放心消费单位创建工作为抓手,树立标杆,营造我市良好放心的消费环境。
(六)打造亳州亮点,一个推广,一个创新,四个进一步提升。全面推广餐饮外卖“数智食安封签”应用,创新中药材检验检测抽检分离、盲抽盲检机制。进一步提升“票证云”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平台在深度广度上的运用;进一步提升成品油数智监管平台运用效能;进一步提升食安包保“两个责任”平台系统功能,完成预警中心、待办任务、抽查任务等模块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市场规范管理水平、争取在全国产生积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