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一、《纲要》编制过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文件起草组,汪一光书记亲自担任起草组组长,杜延安市长、孔涛副书记任副组长,全面加强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纲要》。2019年7月,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市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系统布置,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具体承担《纲要》编制工作。
(一)起草“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亳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前期开展了20个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深入调查研究。在对“十三五”规划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亳州实际,科学分析发展形势,把握优势、查找短板,理清“十四五”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在充分吸纳多方面研究成果并与省规划思路充分衔接的基础上,2020年5月形成基本思路,为《纲要》编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编制形成《纲要》初稿。2020年8月,市委启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制定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同步开展《纲要》编制。先后多次进行集中讨论,动态跟进市委《建议》制定,并与周边城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交流,持续衔接省规划编制进展,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纲要》初稿。汪一光书记、杜延安市长、孔涛副书记、李军常务副市长先后听取相关汇报。期间,杜延安市长对《纲要》进行认真审阅修改,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和具体修改要求。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后,编制组逐条逐项对标对表,进一步调整《纲要》初稿。
(三)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2020年12月,受市政府委托,市发展改革委向市人大汇报《纲要》编制情况。2021年1月,书面征求了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单位意见。杜延安市长、李军常务副市长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有关方面对《纲要》的意见。市政府各位副市长分别召开分管领域的座谈会征求意见。1月22日,杜延安市长就《纲要》分别征求市人大、市政协意见。1月25日和2月3日,市政府先后召开第182次常务会议、第九次全体会议进行审议。1月26日,《纲要》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审核衔接。2月7日,市委常委会会议讨论了《纲要》。按照相关会议要求和有关方面建议,以及省发展改革委审核衔接意见,进行充分修改完善,形成提交本次会议的《纲要》。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2019年9月和2020年8月,先后两轮组织市有关单位、专业机构,在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内需、乡村振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领域多方面,进行“十四五”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为科学编制《纲要》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综合测算主要指标目标值。加强与市有关单位、各县区对接,衔接省有关方面,沟通兄弟市,建立上下左右参照系,对“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指标目标值进行反复测算,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力求使每项指标目标值既能体现良好预期,又符合所处发展阶段实际。
三是主动衔接省规划纲要编制。多次赴省发展改革委沟通对接,动态掌握省规划纲要编制有关情况,特别是“十四五”重大政策取向。同时,持续对接反映我市重大诉求,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机场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列入省规划纲要,使得省规划纲要更多体现“亳州元素”。
四是研究谋划重大事项。认真落实市委《建议》,会同各县区、市有关单位和相关机构研究谋划“十四五”期间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行动,特别是经过认真比选和论证,提出一批牵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大工程,以及补短板、强弱项的关键项目。
五是系统部署相关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根据“十四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统筹开展了市级国土空间规划、重点专项规划、一般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全市“十四五”规划体系。
六是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开门问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开门办规划,在市政府网站、掌上亳州等多个平台发布《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收到各类意见建议159条。同时组成6个工作组,由市领导带队深入县区,听取基层部门对“十四五”发展的诉求和愿望。
二、《纲要》主要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亳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编制好《纲要》意义重大。在《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充分体现中央及省委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近期其他重要会议和最新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精准把握国家战略导向及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确保中央及省委重大方针政策在亳州落地生根。
二是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领会贯彻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亳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紧抓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宝贵时间窗口,锚定“确保经济增速大幅度高于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皖北前列”这一目标,对标省内先发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加强创新,系统谋划项目,精准扩大投资,力争“十四五”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领先全省、总量位次前移提升,努力实现历史性跨跃。
三是注重结合亳州发展实际。面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的新发展阶段,全面分析我市发展的优势和短板,精准把握加快发展的关键和重点,突出现代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十四五”发展指标设置上,重点对创新驱动和生态文明指标进行强化,在锻造长板、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补齐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突出重大项目支撑作用。为确保规划科学、务实、管用,具有可操作,《纲要》在正文中设置了27个专栏,除“十三五”目标完成情况和“十四五”发展目标2个专栏外,其余25个专栏均与重点项目有关,其中重点行动专栏3个、重点工程专栏6个、重点项目专栏16个,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十四五”期间,计划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0个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以上。
三、《纲要》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纲要》采用篇章结构,共14篇、60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明确提出“十四五”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二部分(第二篇至第十三篇):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脉络阐述“十四五”主要任务;第三部分(第十四篇):规划保障措施。《纲要》在篇章设置上与省《纲要》基本一致、与市委《建议》有机衔接。同时,为便于对《纲要》的理解,设置了名词解释。
(一)关于“十三五”发展成就。《纲要》对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全面梳理回顾,具体概况为“九个新”:一是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八个百亿台阶,由全省第11位升至第9位;二是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分别是2015年的5.9倍和1.7倍;三是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71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向农村延伸;四是绿色发展厚植新优势,“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是开放发展迸发新活力,国内500强企业、医药百强企业分别有22家、57家落户亳州,亳州海关挂牌运营;六是共享发展结出新硕果,48.95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五年滚动实施46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34.8亿元;七是深化改革激发新动力,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站设立、农村敬老院集成改革等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刻制公章等工作领跑全省;八是民主法治建设谱写新篇章;九是全面从严治党达到新高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优化。
(二)关于指导思想。《纲要》指导思想与市委《建议》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深入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华夏酒城、文化旅游强市和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三)关于主要目标指标。《纲要》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目标与市委《建议》表述保持一致。展望2035年,全市将实现“九个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围绕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实现八个“新的更大”。
“十四五”主要目标。对照省《纲要》,结合我市高质量发展和阶段性发展的现实需要,《纲要》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大类27项具体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9项,约束性指标8项。经济发展类8项指标均为预期性,目标值的设置,是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按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左右设置。创新驱动类5项指标均为预期性,目标值的设置,重在补齐短板、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两项指标,目前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十四五”期间力争赶上全省平均水平。民生福祉类共有7项指标,其中6项为预期性,1项为约束性,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目标值按照接近于全省平均水平设置。绿色生态类5项指标均为约束性,目标值的设置,主要是落实全省统一要求,其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4项指标,采用省下达目标值,森林覆盖率指标根据我市实际确定。安全保障类2项指标,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均为约束性,目标值的设置,是在立足我市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突出维护供需平衡。
(四)关于主要任务。对照市委《建议》,围绕“十四五”目标,结合我市实际,提出12项主要任务。
第一,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创新发展。一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区域一体化带来的重大机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研发平台。二是围绕现代中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和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壮大一批行业创新龙头企业。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亳州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四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二,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全方位推进开放发展。一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提升中医药服务长三角健康发展能力,一体化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二是大力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坚定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三是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将其打造成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主引擎。四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工程。五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外贸外资水平。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速释放经济发展动能。一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全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地方财税金融制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最大程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四是践行“三严三实”,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推动“12345”“一号响应”政务服务热线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促进消费投资升级。一是全面促进消费,着力推动实物消费、农村消费提档升级,积极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优化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拓展投资空间,围绕重大产业和民生短板加大政府性投资项目谋划建设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投资效率。三是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第五,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推进“4331”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构建现代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4大主导产业,煤炭采选及电力生产、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加工、纺织服饰3大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3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二是扎实开展“1323”重点产业提升行动,力争到2025年,打造产值超2000亿元产业1个(现代中医药)、产值1000—2000亿元产业3个(农副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产值500—1000亿元产业2个(煤炭采选及电力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00—500亿元产业3个(白酒、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加工、纺织服饰)。三是大力实施“3633”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到2025年,培育10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家左右、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6家左右、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0家左右、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00家左右。
第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建设美丽集镇、美丽乡村。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综合承载力。一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序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以及县际、县乡公路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成亳州—蒙城高速公路、机场快速通道;加强与国家和长三角铁路网相关规划对接,建成阜阳—蒙城—淮北城际铁路(亳州段),开工建设亳州—蒙城(蚌埠)城际铁路;建成亳州机场,谋划建设空港新城。三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四是推进亳州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第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一是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编制实施市县乡三级三类空间规划,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二是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县城建成中等规模城市,加快建设农村集镇,持续打造美丽乡村。三是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四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
第九,践行“两山”理念,高水平推进绿色发展。一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特色生态经济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贯彻落实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三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四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推进共享发展。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强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二是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保体系。三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四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五是全面推进健康亳州建设。六是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七是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八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第十一,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亳州。一是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二是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统筹推进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地方金融安全和新兴领域安全。三是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四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亳州”建设。
第十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一是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二是全面推进法治亳州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机统一。三是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以“邻长制”改革为抓手,着力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
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纲要》重点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机制、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三个方面强化措施,形成推动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的强大合力,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