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第一幼儿园课程设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开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开展奠定基础。主动构建“在实践中开展、在开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美满”的课程办理形式与探究幼儿园个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形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场面、明白新方向,特制定《亳州一幼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辅挑选、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设置:
我园全日制招收3-6岁幼儿,按幼儿年龄设置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三个年龄段,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
四、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一)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熟悉与探究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施展阐发生活,具有一定设想力和发明性。
7.能积极关注周围事物中的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二)课程阶段目标 3—4岁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5.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时自然、礼貌。
6.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
7.敢于当众讲话,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
8.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理解其中的内容,并有初步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
9.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10.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1.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12.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13.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4.初步了解社会常识。
15.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6.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17.能够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
18.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丰富的情绪体验。
19.能够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
20.具有参加艺术活动的良好习惯。
4—5岁
1.学会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纸等,对自己能做的事施展阐发出自信。
2. 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关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3. 爱父母、老师、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和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4. 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研究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
5.了解人的身体和年龄的变化,能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危险的标志和信号能及时地做出反应。
6. 通过尝试、模仿、练,使动作轻松、自然、协调。
7. 亲近自然,研究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初步发现自然的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8. 结合日常生活,研究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质地、距离、方位和时间等概念,研究比较和测量等方法。
9. 学会用结伴、轮流、恳求、商量等方式与人交往。留意倾听、理解他人意思,主动的表达自己的主张。
10.喜欢阅读,初步理解其表达的内容。研究欣赏各种中外儿童艺术作品,初步留意周围符号的意义。
11.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设想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12.在游戏中愿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13.有探究自然现象和介入探究活动的兴趣,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6岁
1.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构成优秀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研究评价自己和同伴。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自我保护的能力。
4.探究、操作、实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爱护保护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7.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明意识。
8.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一些时间、空间概念,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
9.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中的美,能大胆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与创造。
10.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
11.关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简单标志和文字,尝试用图像、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12.喜欢探究,学会观察,敢于探究问题,乐意与人协商、合作,有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课程设置
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1.课程体系
建立共同性课程、挑选性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性课程面向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开展的课程。挑选性课程是以共同性课程为依据,以幼儿园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为方向,带有幼儿园自身的特点,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硬件设施,环境资源,师资条件等),又能满足幼儿开展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探究性课程的关系,探究性课程占总课程的20%,二者相互补充、使幼儿园逐步构成科学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适合幼儿开展的园本化课程。
2.课程结构
(1)共同性课程
以“生活”、“运动”、“游戏”为幼儿园一日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渗入渗出,有机整合,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生活、旨在帮助幼儿形成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幼儿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运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游戏、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开展幼儿设想力、发明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开展。
(2)探究性课程
探究性课程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为幼儿后续研究打基础。
六、教材选择与内容安排
1.教材的选择
(1)将幼儿园(运动、游戏、生活)作为主题活动实施的共同性课程教材。参考教辅卓越主题课程
(2)将探究性园本化课程内容作为选择性课程。
七、课程管理
1.课程管理网络
课程实施的办理和调控,必须建立一个互动的教育反馈系统。幼儿园成立课程办理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教学助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构成,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由业务园长、保教助理、科研室主任等人员构成,业务园长任组长,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各教研组在课程研究组的指导下,组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心组,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备课组长、特色组长与骨干教师为组员,展开每周一次以上研讨、集体备课活动,另外,幼儿园将课程权下移,由班级办理,使课程办理更加开放。
2.课程实施保障
经费保障。积极投入幼儿园课程改革经费,用于课程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培训与奖励,教学教具的添置等。
制度保障。建立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机制保障。建立幼儿园课程教材延续开展的机制,课程改革奖励机制、教师课程技术培训机制等,确保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