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41600MB1E698119/202211-00014 组配分类 劳动教育
发布机构 亳州市第十九中学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名称 亳州市第十九中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11-15 发布日期 2022-11-17

亳州市第十九中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亳州市第十九中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实践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特制定《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活动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和教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作为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常识,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精神,并能更好地完成劳动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栽培等简单知识。

3.了解工艺品,剪纸制作等劳动技能的知识。

4.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方法。

3.在劳动实践中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并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教育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教育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教育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教育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教育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动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教育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教育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教育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