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60073302996XP/202201-00062 组配分类 规划进展情况
发布机构 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亳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规划计划执行落实情况】“数字亳州”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02 发布日期 2022-01-10

【规划计划执行落实情况】“数字亳州”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决策部署,加快“数字亳州”建设,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不断优化数字政府运行效能,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连续2年获全省考评第一,搭建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快速开办的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免审即享”服务平台被全省推广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顶层框架设计科学。根据《安徽省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数字江淮”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的通知》(数江20202)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做实谋篇布局,编制《“数字亳州”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按照1346的总体思路构建数字亳州任务框架体系,设置27个专栏59个重点项目,围绕数据应用两个要素,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四大板块建设,实施打牢数字发展新基石、构建数字政务新模式、开创社会治理新途径、满足公共服务新需求、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凝聚科技创新新动能六项主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数字亳州”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已印发。

(二)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快“宽带亳州”建设,光纤网络实现自然村全通达互联网接入端口数达545.25万个,光纤宽带用户155.23万个,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72%。建成4G基站9385个,4G网络实现全域覆盖、深度覆盖建成5G基站20035G网络实现中心城区连续覆盖和三县县城重要区域覆盖IPv6用户达40.38万个。电子政务外网横向联通市直单位及二级机构124家,纵向联通国家、省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全市88个乡镇、1312个行政村全覆盖纪检监察外网纵向贯通省、县(区)、乡镇(街道),横向连接协查单位。完善政务云平台建设,推动56单位680个政务系统上云建设全市统一的视频数据平台,累计新建、接入摄像机74181台,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农村地区重点部位、主要交通路口全覆盖。

(三)数据共享应用成效凸显。整合、分析、入库公安、人社、卫健等78家单位3774类数据,汇集库数据总量达422.93亿条,共享库数据总量达84.84亿条,数据交换总量达21604.67亿条,每日交换数据量约8.83亿条,整合后的数据向230家单位提供了1026个数据接口超过52亿次数据核查服务建成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电子证照库、宏观经济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5个基础数据库和信用信息数据库、医疗数据库、视频数据库等10个专题数据库视频数据存储总量达120P,分权限推送给城管、文旅、消防、公安等1000余家单位使用,平均月查询、调阅约380万次。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建设“信贷工厂”“金农企e贷”“金农易贷”、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实现全线上流转、零接触放贷累计为3.29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经营主体和30.81万市民、农户提供贷款2357.25亿元,贷款不良率低于0.1%开展贫困学生智慧资助、公租房网上审批、扶贫和低保数据比对、疫情数据比对等创新应用。

(四)智慧党建成效显著。建成智慧党建云平台,实现党组织管理、党务工作管理、党员教育管理、预警分析、统计展示等功能,覆盖全市9654个党组织和19.71万个党员。建设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时采集分析政府预算数据,实现预算监督由静态到动态、由结果到过程、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建设政协信息化平台,实现委员管理、提案管理、社情民意管理等功能,增强协商议政时效,提升政协委员履职服务水平。

(五)政府服务管理质效双升。

1.行政效能整体提升。升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形成“网站受理、后台办理、网站反馈”的运转体系和“统一受理、部门分办、结果公开、群众评议”的运行机制。深化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录入监管行为数据3.49条,推进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归集信用信息数量1955万条加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监管,及时发现打击串通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

2.政务服务持续优化。一是坚持网上办事主渠道,搭好“一网”。建成全市政务服务皖事通办平台,统一对外提供服务,市县两级10430个政务服务事项,除法律规定必须现场办理的10个事项外,其余10420个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目前,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累计受理群众申请3283.28万件,办结3255.08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9.99%皖事通App上线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和269个便民服务事项,累计注册量369.68万个,用户活跃度6161.84万次二是充分发挥实体大厅兜底作用,建设“一门”。建成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入驻市区两级35家部门,设置窗口70个,其中综合代办窗口4个,日均办件量近1000。市县两级自助服务区进驻自助终端68台,可自助办理事项82410个。上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着力提升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水平。目前,服务地图累计服务群众访问213.02万次,场所有效访问量101.03万次。三是不断提升办事便利度,做优“一次”。充分利用数据核查、实名认证、电子证照等技术,通过开发定制化表单、设置一键核查等措施,以数据调取群众信息代替群众手工填报,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目前,实现23.4%的政务服务事项“一键申报”,98.4%的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上网、事就办成”。四是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擦亮“品牌”。搭建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将开办企业“照、章、银、税、保、金”6个程序整合为1个,实现企业开办6项基本要素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社保登记等事项申请材料零填报、零上传目前,累计通过平台新开办市场主体6.4户,平均用时5.4个工作时,节约企业成本5130.11万元获得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建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企业被动申请向系统自动匹配、人工层层审批向智能审批、政策制定粗略预估向科学精准四个方面的转变,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目前,已上线“免申即享”政策341项。平台上线前,已线下7731家企业提供“免申即享”服务,发放资金10047.65万元;平台上线后,已通过平台发放资金1000万元加快推进“跨省通办”与上海杨浦区、苏州高新区、浙江台州市、浙江衢州市4地和浙江海宁市、台州黄岩区等9县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累计实现“跨省通办”事项77建设“证明证照查询出具”系统,实现群众全程网上秒办各类“证明”目前,累计通过系统开具申请公租房承诺书(外来务工)、不动产查询结果证明等31.7个证明。依托“皖事通”App,搭建“稳就业”平台实现求职人员与工作岗位的智能匹配、电子合同签订、在线评价扶持政策与企业和人才的智能匹配等功能目前,累计通过平台发布求职人员信息4.09人、用工企业101个、在招职位252个,成功匹配用工需求2289人。深入推进“安康码”民生工程,拓展安康码应用场景。目前,累计支持“一码通办”事项8161个,支持“一码就医”医院6家,上线“春节消费券”“采集点”“新冠疫苗接种预约”应用场景17个。

(六)社会治理转向智能高效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建成1个数据湖,数据、技术、业务、物联感知4大中台和40个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资源、算力、算法和应用场景集约建设、共享共用,持续提升政府、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水平。依托“城市大脑”,实现暴露垃圾、沿街晾晒、店外经营等6类问题的全时段、智能化采集每日智能采集案件达300余件,约占采集总量的20%建设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平台,接入供水水质监测设备、城市积水监测设备、燃气井监测设备等实现地下管网运行情况实时监测建设汛期监测预警与调度系统接入重点河道水情监测点、堰闸水情监测点、气象站监测点等,实现自动监测预警和及时调度推进进入蔬菜批发市场的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生成溯源码1033万余个。建设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系统,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进重点污染源监测设备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实现126家重点企业全覆盖。依托重型柴油货车远程在线监管平台,实现1600余辆重型柴油货车车辆运行情况实时监管。更新交通信号控制机,增设停车抓拍系统、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自动抓拍系统和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强化道路交通秩序,提高执法效率。升级亳柘路G105谯城站、双郸路等超限超载动态监测卡点,提高超限超载治理水平。建成出租车计价器、驾驶员服务监督卡电子评价系统,覆盖出租车1001辆,进一步提升出租车行业管理服务水平。

(七)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强化。完善医疗公共基础数据库,推进以电子病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为内容的智慧医院建设。建成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智医助理”107个乡镇卫生院1359村卫生室全覆盖升级城乡医保缴费系统,实现新生儿参保提醒、缴费人户籍人口变动提醒等功能。落实《亳州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稳步推进359所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推进外出务工人员信息系统建设,登记外出务工返乡人员7.8万人,有就业需求3.8万人。

(八)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加快。

1.加快数字产业化。亳州大数据产业正式运营,签约信息化企业10推动数字经济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27推动企业业务系统逐步向端迁移,新增初步登云企业232家,深度登云企业40家。2020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为205.2亿元。

2.助推产业数字化。加快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部署试点企业30初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溯、过程可控、去向可追、信息可查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累计建设省农业物联网示范点23个。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丰富为农服务内容,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1223个,行政村覆盖率98%。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累计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684个。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基本完成亳州高新区、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升级改造古井集团成品灌装自动化生产线,基本实现铁盒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行,1栋全自动立体发酵智能酿造车间全面投产。全面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坚实根基,新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464家。加快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累计培育限上商贸流通单位899

二、存在问题

数字化改革加快推进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一是5G网络建设进展缓慢。5G基站建设落后序时进度,城市精准治理、惠民服务和生态宜居等重点领域5G应用场景不多。二是数据汇集共享难。国家和省级层面暂未出台数据对接目录及共享方式,归集数据难度较大。部分部门缺乏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缺少信息系统支撑。三是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不够高。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广度和深度不足。

(二)数字政府建设有待深化。一是部门业务协同不够深入。跨部门业务平台共建共享及业务协同不够,尚未形成“一棵树、一主干、一张网、一平台、一入口、一维护、一大厅、一后台”“八个一”的建设模式。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安康码”应用场景不够多,用户黏性较低智慧审批事项占比较少“互联网+监管亟待加强。监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质量不够高,“互联网+监管”平台风险预警功能不完善。

(三)社会精细治理支撑不够。一是物联感知设备数量不够多,覆盖不够广河道泵站、地下管网监测、消防监测等物联感知设备数量少覆盖率低城市管理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不够二是消防救援支撑能力建设有待加快步伐。消防安全监测预警平台智能接处警系统、融合通信系统、应急指挥信息网正在推进建设源头防控、应急响应、指挥调度、救援装备支撑能力待提升三是部分交通违法抓拍设备亟需更新。一些违法抓拍枪机、机动车信号灯、人行信号灯、补光灯、倒计时器使用时间过长,设备老化。

(四)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智慧医院建设进展缓慢,预约挂号就诊比例较低,检查检验报告查询不方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滞后,尚未建设市级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教学管理精准化水平仍需提升。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不快,尚未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管理精准化水平不够高。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不够广。社会保障卡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以电子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线上服务模式有待完善。

(五)数字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一是数字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较少电信业务量增长乏力,互联网行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业务技术含量不,缺少市场竞争力。亳州大数据产业园刚刚运营,尚未形成集聚发展效应二是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中医药、白酒、农副食品加工、旅游等传统产业和数字技术融合程度不深缺乏掌握数字化核心技术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数字经济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能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以数据共享应用为突破口,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强化统筹规划。以“城市大脑”为载体,全面摸排市直单位主要业务数字化覆盖程度,协调市直单位统筹规划信息化项目建设。建立跨部门业务协同机制,整合现有部门业务平台,统筹新建部门业务平台,形成“一棵树、一主干、一张网、一平台、一入口、一维护、一大厅、一后台”“八个一”的建设模式,实现业务平台跨部门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按照《市政府第177次常务会议纪要》“除涉密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除外,市级新建信息化项目要统一纳入‘城市大脑’建设,市级已建信息化项目要于明年全部纳入”要求,推进信息化项目全部接入“城市大脑”,切实把“城市大脑”打造成全市的“智慧中枢”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实现市主城区5G网络覆盖,重点乡镇5G网络覆盖推动5G与教育、养老、司法、水利、气象、农业、物流、文化旅游、商业零售等融合应用。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运动,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推进市级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预警、处置情况的监督管理。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实现与省级平台对接。加快推动数据共享交换,以数据汇聚和挖掘分析为重点,推动数据在社会感知、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三)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完善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功能,重点打造移动端、迭代升级电脑端、加快推进电视端,加大跨省通办实施力度,探索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建设,推深做实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完善证明证照查询出具系统,实施安康码民生工程,完善政务服务大厅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大厅管理细则,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归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双公示”信息、特定领域信用信息及信用目录信息。完善“互联网+监管”事项,提高实施清单编制质量,扩大监管行为覆盖面,提升系统应用成效,提高监管效能。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场景,扎实推动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处理技术与视频监控融合,建立人、车行为轨迹、行为特征数据档案。持续增加物联感知设备布设数量,拓展物联感知设备覆盖范围,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消防安全监测预警平台智能接处警系统、融合通信系统、应急指挥信息网建设,构建“全灾种、大应急”新型消防指挥体系,提高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救援实战能力。

(五)深化公共服务改革。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施进度,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加强智慧服务应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加快推进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逐步实现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社会保障卡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惠民补贴等领域应用。

(六)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培育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数字经济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加快亳州大数据产业园运营,吸引集聚国内外技术领先、实力强的信息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培养一批数字化领域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